河北张家口,一男子娶了自己叫了23年的姐姐,姐姐大男子4岁,长相一般,文化也不高。男子觉得别扭,从小叫姐姐的,现在要改口叫老婆。奈何,父亲和继母为了省下彩礼,竟然自作主张,撮合男子和继姐两人成婚。婚后,男子每天都等姐姐下班,姐姐也会把每天的收入给男子。 河北张家口,有个叫张雷的小伙子,大学毕业,正经的知识青年。他干了件啥事呢?他娶了自己叫了23年的姐姐,李小华。这姐姐,是他继母的女儿,比他大4岁,长相普普通通,文化程度也不高,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。 这事儿一出,周围邻里炸了锅。有人说:“这不乱了辈分吗?叫了二十多年的姐姐,一朝变成老婆,这怎么张得开嘴?” 也有人叹气:“嗨,还不是钱闹的?为了省笔彩礼,把俩孩子硬凑合在一起,爹妈也真能想得出来。” 张雷自个儿,心里头那叫一个别扭。从小跟在李小华屁股后面“姐姐,姐姐”地叫,那是一种亲情,一种习惯。现在呢?得改口叫“老婆”。晚上躺一个被窝,白天坐一张桌子吃饭,抬头不见低头见,咋看咋觉得怪。 张雷4岁那年,父母离了婚。不久,他爸领回来一个女人,成了他的继母。继母还带来个闺女,就是李小华。那时候,张雷还是个懵懂的小屁孩,只知道家里多了两个人。还好,继母人不错,待他跟亲生的没两样,缺了口的母爱,算是给续上了。李小华呢,大他4岁,自然而然就成了他的保护伞。谁欺负张雷了,她第一个冲上去;有好吃的,总会偷偷给他留一份。俩人,就像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亲姐弟。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。张雷争气,考上了大学,毕业后在城里找了份体面的工作。也是在这时候,他谈了个女朋友,叫王怡,两人郎才女貌,感情好得蜜里调油。 眼瞅着就到谈婚论嫁了,问题来了。女方父母开口,要30万彩礼,一分不能少。理由是:“我闺女是本科生,有正经工作,配你家儿子,30万不多。” 30万,对张雷家来说,不是个小数目。他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工人,继母在超市打零工,两口子一辈子的积蓄,也就够给儿子在老家付个首付。这30万彩礼,跟座大山一样,直接把一家人给压垮了。张雷爸跟亲家商量,能不能少点?对方很坚决,不行。 婚事,就这么黄了。张雷痛苦得不行,把自己关在屋里好几天。自己深爱的姑娘,就因为彩礼钱,成了陌路人。他觉得这现实,真他娘的操蛋。 这段时间,陪在他身边的,还是李小华。她嘴笨,不会说什么大道理,就是默默地陪着。看张雷不吃饭,就去买他最爱吃的烧烤;看他憋得难受,就硬拉着他去公园遛弯。她把自己打工攒下的几万块钱拿出来,说:“弟,你要是真喜欢她,姐这点钱你先拿着,不够我再想办法。” 张雷看着眼前这个其貌不扬、皮肤有点糙的姐姐,心里一热,但还是摇了摇头。这不是几万块能解决的事。 这一幕,让继母看到了。她心里突然冒出个念头,回头就跟张雷爸商量:“你看,小华对小雷多好。这俩孩子要是能成一对,不也挺好吗?知根知底,咱还能省一大笔彩礼钱。” 张雷爸一听,一拍大腿:“是呀!我怎么就没想到呢?这不一举两得吗!” 这个“两全其美”的决定,对张雷来说,不亚于晴天霹雳。他冲着父亲吼:“那是我姐!我叫了23年的姐!你们怎么能这么想?” 张雷的父亲认准了这是条最好的路。他觉得,感情可以慢慢培养,但家庭的经济状况,却经不起折腾。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“爱情”,让全家背上几十万的债,不值当。 在父亲的强硬态度和继母的苦苦哀求下,张雷妥协了。他像一头被牵着鼻子走的牛,麻木地领了证,办了酒席。 婚后的日子,可想而知。张雷把所有的怨气和不甘,都撒在了李小华身上。不是甩脸子,就是故意找茬。他觉得,是这个女人,占了本该属于王怡的位置。 可李小华呢,逆来顺受。张雷发脾气,她不吱声;张雷不理她,她就默默把饭做好,衣服洗好。最让张雷没想到的,是她把自己的工资卡交给了张雷,一张每个月只有三四千块工资的卡。她说:“我花钱的地方少,你拿着,家里用钱的地方多。” 人啊,都是肉长的。再硬的心,也怕温柔的水滴石穿。张雷开始尝试着去了解这个“姐姐妻子”。他发现,她虽然文化不高,但人特别实在,善良。她会在他下班前,算好时间把饭菜端上桌;会在他生病时,整夜不睡地照顾他;会因为他无意中夸了一句邻居家的花好看,第二天就买一盆一样的回来。 这些细碎的、不起眼的温暖,像一根根线,慢慢把张雷那颗冰冷的心给缠绕住了。 这个故事,后来被人发到网上,引起了不小的讨论。有人说,这是“斯德哥尔摩综合征”,是被现实绑架后的无奈屈服。也有人说,这是“先结婚后恋爱”的现实版,是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生活智慧。